2024-03-29-星期五
◎PChome │◎YAHOO │
 

明晚流星雨可能遇大雨;約110顆看不到
(記者邱明祿台北報導)雙子座流星雨極大期在臺灣時間12月14日的18時(有流星雨專家預測在23:10左右),欣賞地點要可見到的天空範圍要愈開闊、愈黑暗愈好;當月亮東昇後至天亮前這段時間,則盡量選擇背對月光或可遮蔽月光之處欣賞。但北部氣候不佳,今年約有二百顆流星雨,只能觀賞到下雨情景。

北市天文館表示,雙子座流星雨似乎在1862年突然出現,在此之前完全沒有任何相關的紀錄。1860~1870年代只記錄到10~20顆左右的流星,到1980~1985年則增至60~110顆左右,流星數量一直逐年增加。

研究指出,可能是因為流星體的繞日軌道有比較明顯的進動,約每世紀退行1.6度左右。從1860年之後便逐漸漂移、接近地球軌道之故,之後將又逐漸漂離地球;因此近百年來是這個小行星軌道最接近地球的時候,連帶的使雙子座流星雨的數量也逐漸增多。

更有趣的是,一般流星雨通常都是某顆彗星物質留在其軌道上而引起的;但雙子座流星群的來源卻是一直是個謎,找不到任何與其軌道契合的彗星。直到1983年才確認一顆小行星:MP 3200(Phaethon)與雙子座流星雨完全吻合,因而確認它是正宗的雙子座流星雨起源。這是天文界第一次確認小行星與流星雨有關。

但另一個問題又隨之而起:大家所知的小行星,不就是一顆大石頭,如何會在其軌道上留下這麼多的流星體?難不成它其實「曾經」是一顆彗星,只是因為外層的揮發物質已經全部蒸發光了,留下核心部分的石頭,才成為一顆小行星?若果如此,那麼,現在所有觀察到的彗星會不會終有一天都會變成小行星呢?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去討論吧!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