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9-星期五
◎PChome │◎YAHOO │◎臺中市揚塵偵測系統抓工地 │
 

春去春來 中正堂啟動轉型
【記者郭襄陽台北報導】文化部長鄭麗君昨(26)日宣布正式啟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計畫與法制作業兩階段工作,並希望此次的細緻討論過程能作為臺灣人權教育的重要經驗。

鄭麗君說,第一階段是擴大社會討論計畫,包含建置「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溝通平台、「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之多元藝術參與計畫」、辦理「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透過資訊提供及多元的討論方式,促使民眾對於中正紀念堂轉型有所發想與反思,進一步凝聚社會共識,以作為中正紀念堂轉型的重要基礎。第二階段將參考社會討論的結果,據以研提中正紀念堂轉型草案,經召開公聽會後,送行政院審查,再由立法院作最後決定。

中正紀念堂位處臺北市區核心地帶,是過去威權時代所設置的紀念場域,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也成為集會遊行的重要場域;而現在,民眾也在此遊憩及享受藝文生活,但威權時代遺留下的產物,因歷史記憶的分歧,也經常成為社會衝突的焦點。

鄭麗君指出,民主化後,中正紀念堂有必要進行轉型,雖然社會存在歷史記憶的分歧,但威權統治下,國家對人權造成的傷害,受害者是不分統獨、左右與族群,因此,透過共同面對威權統治時期人權受害的歷史,反省國家暴力,正可以確立自由、民主、人權做為民主社會的共同價值,也才能真正化解對立,社會才有和解的可能。所以,推動轉型正義,不只是為了面對過去、也是為了知道我們該如何走向未來,決定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未來。

鄭部長在今年初宣示文化部為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將啟動多元社會討論。目前已於4月擴大「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成員,諮詢委員包含人權、歷史、藝文、法律、都市計畫、公共行政及心理學等14人,並已召開多場會議。諮詢小組也已協助文化部規劃提出社會討論計畫。

鄭部長表示,轉型正義的工作需要擴大社會討論,以社會討論來凝聚共識。文化部透過諮詢小組多次會議後,形成社會討論計畫,包括一、建置「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溝通平台﹔二、「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之多元藝術參與計畫」﹔三、辦理「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包括4場願景工作坊與一場公民會議。

第一,建置「轉型正義暨中正紀念堂轉型」網路資訊平台,預計於9月上線。網站內容將提供中正紀念堂歷史資料、臺灣威權統治時期人權迫害的歷史資料、國內外威權遺址轉型經驗,期望讓大眾在進行討論時,提供充分參考資訊,以作為共同面對與尊重傷痕歷史的基礎。

第二,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之多元藝術參與計畫亦是此次社會討論的重要工作之一。鄭部長強調,考量中正紀念堂目前約有6成以上空間是作為藝文使用,本身就已經是一個藝文平台,此次文化部突破過去傳統的討論方式,將以多元藝術參與方式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文化部將結合當代藝術策展形式,委託專業策展團隊,以中正紀念堂空間轉型為主題,透過不同藝術家設計多元形式的互動參與機制,來結合民眾參與激發多元意見與創意發想,成品展覽將於今年12月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此外,展期中亦將辦理數場活動,如行為藝術、劇場、講座等,期望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藉由藝術元素,結合心理、社會、歷史與地理空間的多面向思考,藉此進行文化空間的公共對話,讓城市地理空間展開新想像,不僅是面對中正紀念堂的過去,正視現在的使用,也將凝聚對中正紀念堂的未來想像。

第三,辦理「審議式民主公民討論」,包括4場願景工作坊及一場公民會議,提供社會大眾深度討論平台,並凝聚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可行方案。願景工作坊之參與人員為一般民眾及民間團體代表,工作坊所提出較具可行性之轉型建議,將納入公民會議研商。而公民會議則分為2天以上預備會議及3天以上正式會議,參與人員包含不同社經背景與不同年齡層之公民,透過具體機制聚焦討論。進行公民會議時,將同步透過網路論壇或線上討論機制,廣納更多民眾意見,期能以公民參與過程進行賦權,以加強社會的對話與反思來凝聚共識。

鄭麗君原期盼能於立法院下會期開議前,提出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暫行條例草案,但經過「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研商決定,考量應細緻的籌備並加強社會對話與反思來凝聚共識,也盼此次社會討論過程本身即發揮人權教育的效果,所以將於社會討論進行後再行提案。文化部將依照社會討論的結果方案,研提「中正紀念堂轉型暫行條例草案」,續召開公聽會後,再送請行政院審查,最後由立法院審議決定。2017/7/26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