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6-星期五
◎PChome │◎YAHOO │
 

大禹治水 賴揆治水 時不予我
【記者郭穗/蕭文彥 台北綜合報導】行政院長賴清德25日將向立法院提出治水專案報告,書面報告已送至立法院。報告指出,行政院歸納台灣水患致災5原因,包括降雨強度超過防洪設施設計保護標準。

立法院14日舉行全院委員談話會處理第9屆第6會期開議事宜時,決定新會期21日開議,也安排25日由賴清德提出823中南部水災之治水機制專案報告並備詢。

賴清德書面報告提及「我們歸納台灣水患致災的原因」,首先指出,當河川斷面過小,在降雨過大或是排水系統清淤不足、末端收集管網不夠,若再加上堵塞,就會使排水系統無法負荷,尤其是地勢局部低窪處會使內水積聚,無法及時排出。

其次,在支流(區排)與主流(中央管河川)交會處,往往因主流水位過高而使支流無法順利排水,以致造成內水排放速率降低,或外水過高導致溢堤致災。

第三,任何防洪設施均有對應的保護標準,如中央管河川為100年重現期、區域排水為10年重現期、道路側溝為2至5年重現期。當降雨強度超過防洪設施設計保護標準,淹水災害必然會發生。

第四,當地點位於坡地與平地交界處時,因坡地集水區範圍過大且坡面排水速度大於平地排水速度,使逕流在坡面與平原交界處聚積而形成淹水的災害,也是普遍存在的狀況。

第五,在沿海地區低窪處,降雨期間如又適逢大潮或颱風期間暴潮,雙重影響下就會導致排水系統排洪能力下降,形成積淹水的災害。

談及致力讓水患威脅逐漸降低,賴清德強調,面對極端氣候及大自然的威脅,除了謙卑面對外,也要精進各項作為,包括:強化天氣及豪雨預報及預警的精準度;因應氣候變遷滾動檢討工程效益,持續完成相關水利建設;提高國土韌性讓台灣永續發展;健全調整防災體系;運用智慧創新科技,整備防救災及預警能量。

在書面報告的結語,賴清德表示,823豪雨事件顯示面對極端氣候日益嚴竣的挑戰,傳統防洪治水的工程建設有其極限,政府必須謙卑檢討,不論中央或地方,應全面性思考以更創新、有效率的方式,共同合作減輕水患帶來的災害。2018/09/22

823水患 法制局建議推平台機制

【記者蕭文彥台北報導】立法院法制局研究22日指出,今年823中南部水患顯示水利工程手段的侷限。法制局提出5項策進建議,首要推動流域治理平台機制,明確規範各級政府權責分工與合作架構。

立法院法制局9月提出「從823中南部水患省思流域綜合治理」研析認為,8月下旬中南部連續多日暴雨造成許多地區嚴重淹水,外界質疑政府投入龐大治水預算,似乎成效有限。但客觀而言,治水後區域排水的承受雨量確實已大幅提高。

法制局研究認為,當前推動流域綜合治理,存在著河川流域管轄事權分散、治理策略偏向排水硬體設計、空間規劃對「水患防治」與「水資源利用」整合不足、減災所採的非結構式策略及公共參與機制仍待加強等問題,會影響治水成效。

以治水分工為例,法制局說,極度繁複,中央主管治水事權,又依業務性質分散在不同部會掌管,農業體系是農業委員會、水保局、林務局、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水利體系是經濟部水利署、縣市政府工務局或水利單位,都市防洪體系是內政部營建署、縣市政府工務局或都市計畫與城鄉發展單位,跨部會且位階不一。

如何策進治水成效,法制局建議,推動流域治理平台機制,明確規範各級政府權責分工與合作架構。再者,立法院法制局認為,應重新賦予流域綜合治水的發展定位與推動思維。

法制局建議,應檢討現行流域綜合治理計畫,「據以推動河川全流域的出流管制及土地開發利用或變更使用計畫」,作為後續相關治理計畫的規劃設計參考。另外,鑑於各地區遭遇水患的主因不同,成因可能多元且複雜,無法單憑水利工程手段解決,法制局建議,防減災及治理方法應納入工程外的其他非結構式策略。

法制局強調,在水資源保育、生態環境保育與水災防治的議題上,重視民眾參與已是世界潮流,政府應建立獎勵機制,鼓勵民眾參與,使得治水策略的形成能貼近社區的尺度,以找到最符合在地、有效的與水共生的措施方法。

依立法院組織法第20條規定,法制局掌理:關於立法政策的研究、分析、評估及諮詢事項;關於法律案的研究分析、評估及諮詢事項;關於外國立法例及制度的研究、編譯及整理事項;關於法學的研究事項;其他有關法制諮詢事項。2018/9/22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