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7-星期三
◎日照中心失能長者第二個家 │◎PChome │◎YAHOO │◎家中長輩是否注意自身健康 │
 

對建立兩岸互信與認同的觀察 ─吳釗燮


互信--兩岸關係發展的要素


以台灣的角度來看過去廿多年的兩岸,確實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李登輝總統雖然承襲了蔣經國時代的三不,但他在1991宣布終止動員戡亂,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中國的合法統治,創設了兩岸制度化往來的管道。到了民進黨政府時代,另闢澳門模式,進行務實協商,同時也有不斷的誤解與對立。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之後,恢復兩會往來,簽訂了多項協議,兩岸往來也更多元、內容更豐富,這讓兩岸關係看起來好像會就此一帆風順,但在結構性的軍事與外交兩層面,台灣面對的問題卻也越來越嚴重。

個人認為,在過去幾年的兩岸關係發展,主要是以經濟利益為動力來源。而以十八大政治報告來看,中國的政策重點轉至兩岸統一前政治架構、軍事安全信心機制以及和平協議三項政治議題。報告中明示一個中國前提,讓統一成為無可逆轉的架構,以及統一為唯一選項的終局安排。大多數人應該會同意,這些政治議題的推動會遭遇極大的阻力,而阻力的來源,是台灣人民對中國意圖的高度不信任,而不在於一中原則、九二共識、憲法各表、一中三憲、一國兩區或兩岸一國這些符號。

台灣人民的想法

如果中國要建立台灣人民的信心或信任,台灣的民意和人民的感受當然很重要。我最近有機會看一些重要的民意調查,最近一份我看到有關統獨議題的民調,希望台灣獨立的有52.1%,希望與中國統一的佔25.3%,希望維持現狀的則佔11.3%。這和今年其他幾次我看到的民調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對照其他民調機構公布的民調趨勢也大致相同,例如TVBS在今年進行的兩次統獨民調,希望台灣獨立的佔六成多,贊成統一的只有16-7%,TVBS民調中希望獨立較多的原因,在於問卷不提供「維持現狀」的選項。

另一份我看到的民調,詢問受訪者有關台灣與中國關係的定位,選項包括憲法一中、一國兩區、兩岸一國、一邊一國等,高達67%認為是一邊一國,其次是一國兩區佔11.7%,憲法一中有5.5%,兩岸一國2.9%。

另外有關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的民調,TVBS在2008年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所作的民調中,認為自己是台灣人的從68%穩定增加至今年十月中的75%;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從18%下降至13%,最近再回升至15%。這項問卷並不提供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選項,強迫受訪者在中國人與台灣人之中作選擇,而受訪者的選擇是很清楚的。政大選舉研究中心也進行長期追蹤民調(提供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選項)也顯示,認同台灣人的也在持續增加,最近一次是53.7%的歷史新高。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則持續下降至最近一次的3.1%歷史新低。

我相信關注台灣的各界人士,對這些民調都有所掌握。這些微妙的民意變化趨勢,是在第二次政黨輪替之後發生的,顯然和中國的期待朝相反方向前進,也和今年初國台辦為馬英九勝選開香檳慶祝的情況,形成明顯的反差。

如果中國政府期待的趨勢,是台灣人民與中國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認同度越來越高,或許中國政府應該想想,到底什麼事情沒有做好,並且認真排除造成台灣人民心理障礙的因素。

這些事傷害了兩岸互信

或許常和中國交流的學者不好意思說真話,但我一直認為說真話是最好的政策,這裡就說一些來自內心真誠的話,舉一些實例:

2009年台灣遭受八八風災,中南部傷亡慘重,達賴喇嘛應邀來台為台灣祈福,台灣人民感激不已。但中國政府對此惡言相向,甚至切斷許多來台旅遊的團體,讓中南部民眾的傷痛雪上加霜。雖然中國許多人對災區的捐輸讓台灣人民心存感激,但中國政府一個簡單的決定,剩下的就只有反感;馬總統配合中國演出,對馬總統也同樣只有反感。

中國外交部在新版護照的地圖頁中,包括了日月潭與清水斷崖,國台辦發言人對於記者的質疑也以高傲、不肖的態度回應,讓台灣人民很受傷。或許中國官員應該瞭解,國台辦發言人的畫面,對中國形象的殺傷力有多大!

中國政府不斷宣稱兩岸同屬一中,甚至說政治互信的核心在於同屬一國,涉台官員來台灣還強調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對幾乎所有的議題都以一中框架為前提,對外強調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價值,除了剛提到的護照問題外,自己劃了一條經過海峽中線的航線,向國際民航組織註冊為國內航線,要求世界衛生組織發函會員國稱台灣是中國台灣省,要求聯合國秘書處發函稱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或許中國政府對這個公式成為制式說法和作為,但說再多、做再多,不但沒有辦法改變台灣人民選總統、選國會,台灣政府發新台幣、發護照、發簽證、在領土範圍內行使排他性管轄權等主權與國家獨立存在的事實,還強化「台灣未來只有台灣人民能夠決定」的內部共識,也強化台灣人民對中國的反感,而這種反感是整體的,是不會區別中國外交部、國台辦或中國人民的。

台灣一般民眾感受最直接的,是他們所參與的一些正常的國際民間活動,像是蘭藝協會、賽鴿大會、美容美髮大會、影展、國際參展組織年會、獅子會、扶輪社、國際發明大賽、電動比賽、國際選美比賽、國際古都組織、醫學生協會,或再普通不過的運動比賽,中國政府一個也沒有放過,想辦法把台灣改為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省,有些甚至還搶旗子、飆髒話、搞哭台灣的小朋友。或許中國外交部門每次封鎖或矮化台灣人民團體組織,就可以換算成績效,但這些做法對兩岸互信的代價是極高、極直接的。

中國政府對外宣稱和平發展,兩岸關係也要和平發展,來台交流的團體也帶話說胡總書記的政策就是和平發展。但中國政府卻部署越來越多的針對性武器,讓台灣人民所感受的威脅和敵意沒改變的機會,也連帶對中國政府所說的任何正面的話,像凡是對台灣人民有利的這種好話,也都會加以質疑。

互信建立:台灣的角度

兩岸之間從蔣經國晚期實施開放政策以來,已經走了相當長的一段路,也還有一段路要有耐心的走下去。之前走出來的路,無論是直航、交流或協議,無論是誰當總統、那一黨執政,都變成是既存事實、既有基礎,並且在既有基礎之上往前推進、往上堆疊。認識我的中國朋友,喜歡和我打交道的原因,是因為我只講真話、不會拐彎抹角。希望我今天所講的真話,能夠被在座的中國朋友認真看待,讓兩岸關係能在正確的路子上繼續往前走、往上疊。2012/12/11【本文作者為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目前借調民進黨中央黨部擔任政策會執行長兼駐美代表,曾在民進黨執政時期擔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陸委會主委、駐美代表】

   
 
Copyright © 2012 自立晚報.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